我是來自極端基要派的同志基督徒 — Peter
Peter是我的前輩,他早在Xanga(它是一個提供網誌託管服務的網站,服務包括攝影博客,網誌及社交網路服務)仍是免費的年代已開始針對主流教會陰暗一面的文化而撰寫博客,他的Blog名稱為《醜陋的基督徒》,現在他因為Xanga不再免費而暫時離線,有待另覓免費博客平台而「移民」;他同時也是同志圈子中的前浪,更巧合的他亦是一個極端保守的傳道人的兒子,就在這樣的身分交織下,Peter開始了他的信仰之路。
福音拓荒者,同運開荒者
Peter最早的信仰回憶,是在三、四歲隨父母到南美洲的祕魯發展當地華人福音工作。他早在五歲已知道自己喜歡男孩子,經歷過與當時喜歡的一位外國男同學分離,年僅六歲便初嘗對「愛別離」的傷痛情感。Peter七歲時隨家人離開祕魯,輾轉到過不同國家包括牙買加、美國及加拿大,1971年才回香港生活,便一直跟隨父母到「普利茅斯弟兄會 Plymouth Brethren」位於九龍的一個小型聚會所聚會。
因為普利芧斯弟兄會是一個極端保守的宗派,他父親拒絕承認自己為牧師,最多只自稱為傳道人,甚至拒絕稱自己的教會為教會而稱為召會(Assembly),因為他認為「聖經根本沒有這些稱謂」,而其實聖經明明是有的。不難想像,他父親對同性戀的仇視態度是十分極端的,父親幾次與他閒聊時無意中講到同性戀,說「按我的聖經,他們是要被石頭打死和燒死,因為神憎恨同性戀」。當年接近十歲的Peter的內心對父親的講法十分反感,每次心中都有強烈的質疑。後來聽多了,亦因而對教會現在的仇同言論產生「免疫力」,心裏徹底否定基督教內的一切反同言論。
「我在小時候整天聽到這些反同言論,就已經很本能地去質疑他們的可信性和合理性,所以我其實根本沒有信仰與性傾向之間的所謂衝突,一直深信只是那群道貌岸然的宗教高層在亂解聖經。」
Peter十九歲洗禮,但當時只是因為爸爸不斷的慫恿才受洗。三年後到了英國,除了為升學,還因為想追求一位自己喜歡的、中學畢業後已飛往英國升學的中學男同學。到了英國,他有去當地華人教會聚會,他亦沒有特別隱瞞自己的同志身分,所以當得知他的性傾向時,牧師長老們大多拒絕認同他,反而是教會內同年紀的教友接受他。在英國的時候,Peter多了空間和時間去安靜和思考信仰。但他對那位他深愛的男同學表白後,得知同學是異性戀而感到極端沮喪,但感恩的是能夠在英國安靜的環境中,讓上主幫助他跳出了傷痛。
香港的教會生活
回到香港後,Peter因為在父親強烈建議下回弟兄會聚會,其後他亦去過平安福音堂的聚會。
平安福音堂屬於基要派教會,覺得教會文化應該要與社會潮流抗衡,又以字面內容來理解聖經經文,所以他們當時是非常反對基督徒去看電影和聽流行音樂,而Peter形容平安福音堂的教會生活可以用一個「八」字來形容,因為裡面的教友非常喜歡聊八卦,自己所有私人生活,只要在小組內分享過就會傳遍整間教會,而新來的教友在自我介紹時亦諸多限制,例如從事保險、金融、傳銷、地產等行業的人都被「嚴重勸喻」不要主動公開其行業,他們覺得基督徒不應該當這些行業的。其後有位姊妹貿然問Peter是否同志,他坦然如實回答她後,他是同性戀者的事實便通了天,更因而被高層停止了他所有事奉,他形容那位姊妹出賣了自己對她的信任,所以最後他憤而決定離開這教會。
在1994年Peter在經歷一次情傷後,去參加香港當時唯一的同志基督教群體「基恩之家」的聚會,但因為當年本地的同運組織,甚至基恩之家的組織也太鬆散,連牧者也沒有,1999年亦因自己也在基恩之家中經歷情傷,因此淡出基恩之家,再回去主流教會,但未幾明光社等團體興起甚至壟斷了基督教會對同性戀議題的聲音而令他極為反感,便在2007年春夏間決定不再回去弟兄會和主流教會,因為覺得回去只會令他的信仰窒息。他形容他自幼所接觸的弟兄會及保守教會,根本是既離地又不懂反思信仰,是一群極度反智的基督徒。
現在Peter固定在基恩之家聚會,而且覺得信仰得到徹底更新,比以前更豁然開朗。
父母
提到Peter的父母,當年他在外國修畢學位後,便回到香港成為中學代課教師,其間因為喜歡上一位高班學生而為校方得悉,他被迫要向父母出櫃,父母就在當時得知自己的性傾向,父親知道時表現得很驚訝,連連問他為甚麼不喜歡女孩子,但慢慢就少再問他了。而近年再提起時,其實父親的態度已明顯軟化,母親就一直以平常心看待他,沒有太大的反應。Peter母親數年前已去世,現在父親也知道Peter與男伴同居,但反應已不大,亦沒有因此而強烈反對,因為雖然以前的父親對同性戀抱著強烈譴責的態度,但因為這次接觸的同性戀者是自己的兒子,他一向知道兒子並非什麼「壞人」,或許也因此對同性戀的看法有所改變。話雖如此,父母「催婚」仍屬人之常情。
「在我出櫃之後每一次遇到父母的催婚,我都會非常清楚對他們講,如果真的想要我幸福,就求你們不要再勉強我和一個女人去結婚吧!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對女生沒有感覺,就算大家勉強結婚,不止我會不開心,更會連累那位女生悲慘一世。如果你們見到我不幸福的樣子,都會因而不開心吧?」
與男伴一起走過的二十個年頭
Peter與現在的男伴已共同走過第二十個年頭,他在未有ICQ的年代時,透過IRC認識了現在的男伴(IRC即「Internet Relay Chat」的縮寫,是一種通過網絡的實時聊天平台),在剛開始聊天就發現對方較年輕,而且彼此年齡雖相差約十二年,但在雙方見過彼此的照片後便喜歡上對方。他形容自己是慢熱,而另一半則較主動,十多年相處當然多少也有爭吵,而對方亦曾因自己極少與他有深入溝通,長年忽略了他的需求而離開過,Peter坦言雙方其實在感情路上亦認識過其他男孩子,但也因為對方這次的離開而喚醒了Peter對他的珍惜,經過一年多不離不棄的堅持以及迫切禱告,終於成功追回對方。
Peter的男伴以前有接觸過基督教,但覺得排他性太強,而且也非常硬銷,因他的外婆也經常對他們講福音,所以他雖不否定宇宙間確有神的存在,但仍不覺得與自己有何關係,亦未有想決志信耶穌的想法。
我在訪問中問及Peter能與另一半在一起那麼久,有沒有任何「保鮮貼士」可以分享,他非常大方地告訴我,最主要有三點。第一是要有「第三者」亦即有毛孩,Peter其實初時不覺得自己原來喜愛動物,但有趣的是2003年有一天男伴先斬後奏地帶了一隻小狗回來,至此便養到今天,Peter亦因而變成了「狗痴」一名;第二是要有共同興趣,Peter與男伴都是鋼琴導師,對方的教授方法很好,他本人則彈奏得較好,這樣就可互補長短,而雙方也很喜歡日本文化,所以一起去學習日語,亦試過一起學習其他外語。第三則是一起去旅遊,Peter雖自小在外國間飛來飛去,但原來從未聽過「旅行團」這個概念,在與男伴第一次隨旅行團旅行後,便愛上了旅遊,也一起到過九州、北海道、首爾、海南島、馬來西亞、星加坡等地。
(Peter補充還有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是除了相愛外,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和互相信任。)
宗教VS信仰
現在的Peter仍在基恩之家聚會,他認為「宗教」與「信仰」其實應該要分開來討論,信仰若被扭曲,就必變成為導人迷信,甚至坑人的宗教以及其附屬的諸多教條。所以他形容自己是信耶穌基督,而絕非信基督教,因為現在的基督宗教看似發展蓬勃,但當中已嚴重扭曲了非常多的道理,就好像「神憎恨同性戀」,以及所謂「逆向歧視」等荒謬的概念。即便如此,現在的Peter仍然願意擁抱這個曾經傷害自己和自己群體的宗教,盼望總有一天會有改變。
「因為我穿梭往返傳統教會太久,懂事以來五十年見過的教會黑暗面太多太令人失望,加上我是一個同志,就更成為第一身受害者。」